媒体关注

爱花城文学平台:搭建岭南特色文艺出版传播体系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徐平 2020-06-17 07:57 发布时间: 2020-06-17 16:07:55

一份纯文学刊物在数字化时代如何留住读者,又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推动原创文学作品的创作、扶持文坛新秀?《花城》杂志与爱花城文学平台的融合发展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刊网融合提供优质内容

爱花城文学平台项目依托花城出版社旗下《花城》杂志的内容资源,建成涵盖电子书阅读与出版销售、有声书、自出版、文学赛事、语音直播、线上改稿等功能的全媒体平台,产品包括爱花城网站、“爱花城”APP、花生文学比赛网、花城听说小程序。该平台旨在通过提供写作技能培训、文学赛事、作品版权运营等服务,采用系统的写作教程和直播课堂、改稿等多种互动形式,孵化挖掘优质作家作品,希望以便捷智能的写作工具、系统的自出版流程和丰富的数字出版资源,突破纸质刊物介质对交互功能的限制。项目于2015年开始建设,目前已有2000余名作者在平台上认证作家身份,上传自己的文学作品。因具备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荣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数字阅读项目奖,并入选2019年度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作为花城品牌的延伸,爱花城文学平台有效突破了纸质刊物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局限。平台目前有2000年至今的《花城》电子版可供购买阅读,每月还会评出“花城榜单”,奖励在平台上上传原创作品的优秀作者,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将新作者推向文坛。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兼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延兵近日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花城出版社将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持续在线上转型方面发力,通过爱花城文学平台力争覆盖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吸引年青一代的读者,在内容容量、交互性和传播广度等方面弥补传统纸刊的不足,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且从读者的数据分析中更好地把握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融媒体平台一体化运营

爱花城文学平台是一个集写作、出版、运营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包括创意写作实验室、作家作品孵化工程、抢单改稿、语音直播、版权运营等模块,目标是建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文艺出版传播体系。

平台包括“云创作”系统、创意写作教学系统等子系统,全方位多角度为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写作技能培训、写作平台等服务。爱花城文学平台总监、《花城》编辑部副主任陈崇正回忆说,筹备这个项目时,首先考虑的是花城出版社丰富的作者资源、图书资源和花城的品牌效应。爱花城的建设思路也是希望打造一个良性的文学生态,涵盖电子书购买和阅读、作家的创作和推广。“云创作”系统通过打造爱花城阅读器、自出版编辑器、花城听说系统、花生文学比赛网、改稿系统,实现了阅读、写作、直播、比赛、改稿等领域的融合。

孵化挖掘优质作家作品进行培育,结合系统的写作教程和直播课堂、论坛等多种互动形式,资助优质作品的出版,并以签约代理形式进行全版权运营,爱花城文学平台探索出一整套模式。陈崇正说:“我们鼓励作者在爱花城平台上传作品,授予独家版权,花城出版社依靠自身的出版资源从中寻找好作品策划选题出版。另外,数字版权运营是花城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的核心业务之一,数字出版中心与影视公司、版权公司、游戏公司均有合作,如《考工记》等图书的电子书、有声书已在各大平台上线,《飞天名媛》等图书已售出影视版权。”

更大胆探索融合出版之路

在此次疫情期间,数字出版的优势和作用凸显。花城出版社利用“爱花城”APP免费开放《花城》杂志电子版、“蓝色东欧”译丛系列、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李佩甫《平原客》、韩少功《修改过程》等名家作品的电子书,并免费推出2020春季学期花城音乐教材电子版,用户可在线浏览和下载电子版音乐教材、教参、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教材中歌曲、乐曲等音频。

肖延兵告诉记者,“爱花城”APP平台的线上分享活动,给用户带来免费的阅读资源和讲课资源,同时也为作家、老师做了推广宣传,读者反响良好。

同时,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出版社的经营带来严峻挑战,也对出版社融合转型形成了倒逼。花城出版社正在从危机中寻找契机,加快线上转型的速度。比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干预指南》《那些刷爆诗人朋友圈的古诗词》等选题中,同步推出纸质版、有声版,更大胆地探索融合出版之路。同时,还在积极推进图书线上营销策划、花城天猫旗舰店线上直播等,希望借此消减疫情对图书正常销售的冲击。

接下来,花城出版社除了在线上销售持续发力外,还将以“大语文”“大音乐”为方向,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文学+教育”“互联网+音乐+教育”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出版融合转型。爱花城文学平台将继续开发名著导读、名师讲作文、中学语文辅导等方向的课程,把优质的公益语文课资源分发到线上,让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人所享用。同时,“爱花城”微信公众号与爱花城文学平台将实现联动,共同推动优质内容产出,吸引深度用户。